人類關于痛風的描述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,當時因其多見于富人,故又被稱為“帝王病”、“智者之疾”。
眾所周知,痛風是一個讓人痛得發(fā)瘋的病,而且發(fā)病率在逐年增長,從以前的“帝王病”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河南的呂先生,雖然30出頭,但是已經被痛風折磨十年之久,每天疼痛難忍,嚴重時疼的下不了床,需要定時吃藥維持,痛風的痛苦遠不止于此,好吃的不能吃,好喝的不能喝,去飯店吃飯,還得問紅燒魚是什么魚,跟朋友聚餐,大家吃好的喝好的,就他一個人喝白水。
許多人以為痛風就是關節(jié)疼,吃一些止痛藥就好了。痛風的根本原因是高血癥。
正常情況下,人體的生成和排泄保持在一個合格的均衡狀態(tài),即經常保持在一定的量。但如果生成過多、或者排泄過少,就會導致體內堆積。過多的無法溶解于體液中,就形成了鹽結晶,沉積于各個關節(jié)中,引發(fā)紅、腫、熱、痛的關節(jié)炎,即痛風發(fā)作。
反復發(fā)作逐漸影響多關節(jié),可能有關節(jié)積液和痛風石沉積,之后引起慢性關節(jié)炎及關節(jié)畸形。
更為嚴重的是,痛風會導致腎臟的損傷,10%-25%可以出現(xiàn)性腎結石,引發(fā)腎絞痛;還會引起痛風性的腎病,夜尿增多,有血尿,到了之后就是腎功能不全,也就是大家理解的腎衰竭。
痛風屬中醫(yī)學“痛痹”“濕病”范疇,主要病因為正虛邪實,肺、腎、脾皆虛損,病機為濕濁內生、痰瘀互結。
中醫(yī)醫(yī)家對此亦有論述,元?朱丹溪《格致余論》曰:“痛風者,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,其后或涉水或立濕地……寒涼外搏,熱血得寒,汗?jié)崮郎宰魍?,夜則痛甚,行于陽也?!?/span>
清?林佩琴《類證治裁》曰:“痛風,痛痹之一癥也,……初因風寒濕郁痹陰分,久則化熱致痛,至夜更劇?!?/span>
痛風多以濁瘀為患,加上腰下關節(jié)的病變,中醫(yī)認為多數腎氣不足,故脾虛濕盛是痛風的基本病機,飲食不節(jié)和情志失調是痛風的誘發(fā)因素,醫(yī)治以健脾利濕法為主。
強調泄?jié)峄?、補益肝腎的同時,按照不同的證候分型,分別給予疏風祛濕、清熱祛濕及祛風散寒清熱等方法,從而改善炎癥,促進的排泄,讓疼痛得到較好的緩解和控制。
痛風難治,西醫(yī)也沒啥高招,很多人會伴隨一生,痛苦一生。但是,如果用泥灸醫(yī)治,就簡單多了。
百草御泥具有活血、抗炎、祛風除濕的多重結果,能迅速打通人體經絡,將人體內的風寒濕邪逼出體外,而且泥灸補腎健脾功能比較好,同時,提升人體抵抗力,加強排能力,所以作用甚好,在做泥灸時,初時會感到熱,會很舒服,即使泥灸涼之后,患處也會感覺越來越熱,做完后病痛減輕。
防痛風,這些部位要大灸!
督脈
如果用泥灸來醫(yī)治痛風,必須從扶正開始,督脈是重中之重,必須要大灸特灸天天灸!
督脈在人體后背的正中線上,簡單說就是從頸椎到尾骨這段距離,古人稱之為“陽脈之?!保瑓R聚了全身經脈的陽氣,并把這些陽氣輸送、布散到全身體表的肌膚之處,發(fā)揮溫煦機體、抵御外邪的功能。
膀胱經
人體的風寒易堆積在背部膀胱經處,因為它是人體抵御外寒的一個柵欄,很多人后背的贅肉摸上去的感覺就像摸一層棉花一樣,沒有質感,這就是寒淤堆積引起的。
泥灸背部可以加速氣血循環(huán),起到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的作用,從而除去贅肉。
四肢
人體有自愈能力,會自動淡化病邪,它想出來的時候,必須要有路徑。
很多痛風患者手部奇癢,滲液,應該就是病邪自己尋找的路徑。
一般情況,我們是希望病邪從末梢排出,就是手和腳排除病邪是比較好的路徑。
如果病邪會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排,反而不好,所以三陰交,足三里,太溪要重點灸,四肢排毒總比在身體的臟腑中排毒的方式要好。
阿是穴
中醫(yī)認為,通則不痛通則不痛,所以以痛為腧,名為阿是穴,阿是穴也是泥灸的重點,因為痛點是人體經絡淤堵的地方,氣血阻滯,造成氣血的局部性、臨時性的聚集,從而出現(xiàn)阿是現(xiàn)象。
痛點為主,和腫脹的部位,這些都是我們施灸的重點,同時加上中脘,神闕,關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