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的人談到養(yǎng)生,總有個誤區(qū),認為吃這個,補那個就是養(yǎng)生了!實際上想要身體好,首先要解決排的問題,而不是補的問題!
所有的病源于一個字:堵!而養(yǎng)生的精髓源于一個字:通!經絡不通,吃再好、再貴的保健品,或吃再好的藥品都沒用!路上堵車的時候,無論你開100萬的車,還是開10萬的車,一樣過不去!因為路不通!養(yǎng)生也一樣!經絡通,百病消!經絡不通,百病纏繞!
《內經》曰:“病久傳化,陽氣當隔,隔者當瀉?!辈∪穗m是虛弱至極但不可妄投補益之藥,因為脾胃虛弱之后,運化功能減退,從而造成氣滯、血瘀、飲停,食積,當下只有推陳致新,只有清理眼前障礙病人才會胃口大開,才能進飲食,才能用補藥,否則驟用補藥,恐虛不受補也!所以要想補也要先排毒,排寒,排濕!徹底打掃體內環(huán)境!體內環(huán)境好就像魚塘清澈了,細胞就活了,五臟的功能都復活了!身體必定健康起來!
要想理解為什么,就不能不了解邪氣入侵人體是怎么變化的。
寒入人體,首先是侵襲體表,外邪在體表被束縛住了,不能正常流通,就誘發(fā)各種皮膚問題,小到瘙癢,大到濕疹,在發(fā)熱的同時會感到怕冷,這就需要“辛溫解表”,常用的生姜糖水就是典型的辛溫解表,生姜的發(fā)汗作用將寒氣發(fā)散出去,體溫自然降下來了,辛涼解表藥的目的并不是發(fā)汗,而是將郁滯在體表的邪氣解開。
如果人體體表抵擋不住邪氣,邪氣就會進一步向臟腑深入。邪氣進入臟腑的首先一站是肺,因為肺在所有臟腑中位置zui高,所以先受影響。由于“肺主皮毛”,此時就需要“宣肺解表”,講寒邪從肺部皮膚排出體外。
邪氣進一步進攻,就到了胃經。當外邪快速侵入胃經時,胃也會集中氣血進行反擊。兩者激烈戰(zhàn)斗,火熱立即燎原,出現口渴欲飲、小便黃、大便秘結等癥狀,這時,要驅寒就需要有助于潤腸通便來進行了,一旦進入寒邪到了這個程度,再吃補藥無疑火上澆油,出現虛不受補就太正常不過了。
如果邪氣繼續(xù)深入,就到達了肝腎。肝屬厥陰,腎屬少陰,兩個臟腑都為陰經,抵抗力不強;所以邪氣侵入后不會形成實熱,而是虛熱,表現為肝腎陰虛,到了這個程度,就要做好持續(xù)戰(zhàn)的準備,短時間內是無法改善的。
那么怎么排寒呢?
飲食調理
即使在炎熱的夏季,也不要吃過多的冷飲、寒性瓜果等寒涼之物,從冰箱里取出的食物盡量放置一段時間再吃,在吃冷食之前盡量先吃一些熱食墊一墊。平時也應該多吃一些補氣暖身的食物,如核桃、棗、花生等。
注意保暖
腹部是足三陰經循行的部位,對寒邪的抵抗力較弱,所以睡覺時應注意蓋好被子,避免著涼出現腹痛腹瀉。
其次是下肢,足三陰經是從人體下肢內側循行入腹的,寒邪可從下肢沿著經脈到達腹部。有些年輕人喜歡一年四季光著腳走路,這就給寒邪入侵提供了方便,應當注意避免。
頭部和背部是陽經循行的部位,有一定的抵抗力,但是因為正邪在此交爭,卻容易出現頭痛、發(fā)熱等現象,因此也不能掉以輕心,平時應注意頭發(fā)吹干再出門,夜里睡覺避免頭背受風。
快步走
動則生陽,寒性體質者特別需要運動來改善體質??觳阶呤潜容^簡便的辦法,步行,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,能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,可以疏通經脈、調暢氣血、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,使全身溫暖。
泥灸
溫能散寒,凡是溫的東西都能驅寒,其中作用比較好的當屬泥灸了。百草御泥富含火山泥,其能使溫熱之氣由孔穴傳達經絡,又因經絡和臟腑相互聯系,致使直達五臟六腑,十二經脈循環(huán)全身,能壯元陽固虛脫、有培補元氣,固陽益陰,調和營衛(wèi),美容防病之功,乃為歷代養(yǎng)生大家所尊崇。
常灸關元、氣海、命關、中脘,更服保元丹、保命延壽丹,雖未得長生,亦可保百余年壽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