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,頸椎病是老年人的專利,但現(xiàn)在20~30歲的頸椎病患者到處都是,甚至還有小學生!原因很簡單:現(xiàn)在的年輕人熱衷于上網、聊天、打游戲,一坐就是幾個小時,很少有人會偶爾站起來活動活動,這樣一來容易造成頸部肌肉勞損,造成頸椎的骨質增生或生理曲度的改變。
頸椎病真的這么難治嗎?為什么用盡洪荒之力,頸椎還是疼?
有頸肩不適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:一開始的時候,大家會使用膏藥、,或做頸椎練習操,或買頸椎枕、按摩椅等。如果癥狀得不到緩解,多數(shù)人會求助于醫(yī)生。
而醫(yī)生對付頸椎病,少不了這個必經環(huán)節(jié):拍片子。只要頸椎有點兒彎曲偏離,與標本不太一致,醫(yī)生便認為你得了頸椎病,然后就是一堆專業(yè)術語:變形、錯位、增生……如果沒有嚴重到必須做手術的程度,醫(yī)生會建議你用藥物加物理看診——藥物一般有止痛劑、鎮(zhèn)靜劑和維生素(如B1、B12)等,物理看診有運動療法、牽引、理療等。
但是,等過段時間,疼痛還是會找上門來。為什么呢?因為這些方法都是“治標不治本”,斷不了根兒。
頸椎病的病根到底在哪里?
中醫(yī)認為,頸椎問題不是骨頭問題,而是經絡問題。頸椎之所以疼痛、僵直、麻木,都是因為經絡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。有人就要問了,去按摩院做理療,肩頸部疏通了經絡,為何剛剛按摩后感覺舒坦,時間一長就沒有用了呢?
原因有兩點:一個原因是陽氣不足,另外一個是主管頸椎的經絡并不在肩頸部,而在兩條胳膊的外側——小腸經。
陽氣不足
中醫(yī)認為,凡頸椎的毛病都和陽氣衰弱有關,舉個例子來說,比如伏案一族,當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,上體前傾,頸椎緊張并且扭曲變形,首先壓迫了督脈。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,壓抑督脈也就等于壓抑了全身的陽氣,于是,久而久之,陽氣就不足了,氣不足,骨不正,筋無力,整個脊柱就變形了,經絡就更加瘀堵,于是反過來更傷陽氣,之后進入一個惡性循環(huán)。
小腸經
手太陽小腸經上有19個穴位,均為雙穴,左右各一,共38個。起于小指尺側指甲旁0.1寸的少澤穴,經過手掌和腕部尺側,從前臂外側的后緣上行,在肩胛骨部位繞行,止于耳屏前、下頜骨髁狀突后方張口凹陷處的聽宮穴。經過我們頸椎部分的,就是手太陽小腸經。也就是說,當頸椎出現(xiàn)問題時,其實是小腸經的經絡不通,頸椎病的真正病根兒,在小腸經!小腸經容易堵塞的位置分別是后溪穴、天宗穴、肩貞穴。而這些也是看診頸椎病的常用穴位。
綜上所述,頸椎病,關鍵在于兩點:一、通小腸經;二、補陽氣。
泥灸+推拿,調理頸椎病的根本之法
泥灸是更適合用來調理頸椎病的方法之一,無論是補陽氣還是通經絡,都是百草御泥更適合。百草御泥集合了祖國傳統(tǒng)艾灸療法、火療法、拔罐、刮痧、砭石、針灸等外治法的優(yōu)勢及特點,將富含豐富礦物質的火山能量泥和多種名貴中藥巧妙的結合在一起,具有扶正、除毒,溫經通絡的作用,因為綜合了多種方法于一體,共同作用,同時發(fā)揮效力,所以比傳統(tǒng)的單一療法作用要好很多。
先用膏藥章松筋點穴手法推拿肩頸和小腸經,打開人體經絡,再用百草御泥灸背部督脈、膀胱經和小腸經,可以疏經通絡,看診頸椎病,事半功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