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之計在于春,而一年的鴻運在于二月二龍?zhí)ь^這一天,今年的二月二又恰逢三八婦女節(jié)。
如此好的寓意讓人禁不住歡呼。俗話說家和萬事興,龍?zhí)ь^遇上女神節(jié),祝君龍鳳呈祥,萬事如意!
龍?zhí)ь^是民間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每到仲春卯月之初,黃昏時“龍角星”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(xiàn),故稱“龍?zhí)ь^”。
《律書》云:“卯之為言茂也,言萬物茂也“,天象龍?zhí)ь^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托,民間認(rèn)為龍是吉祥之物,和風(fēng)化雨的主宰,”龍?zhí)ь^“,意味著結(jié)束冬眠、萬物生機盎然,昂首挺胸,揚眉吐氣的意思。
于是,人們在仲春“龍?zhí)ь^”這天敬龍慶賀,以祈龍賜福、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、五谷豐登,并將龍?zhí)ь^時節(jié)作為一個納祥的日子。
龍?zhí)ь^習(xí)俗
金豆開花
這一天要吃炒黃豆、炒豆萁,為什么要吃炒豆,有一個美麗的傳說,相傳,武則天當(dāng)了皇帝,玉帝便下令三年內(nèi)不許向人間降雨。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(zāi)挨餓,偷偷降了一場大雨。
玉帝得知后,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,還立了一塊碑,上寫道:龍王降雨犯天規(guī),當(dāng)受人間千秋罪。要想重登靈霄閣,除非金豆開花時。人們?yōu)榱苏三埻?,在二月初二這一天,家家戶戶炒黃豆,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,只好傳諭,詔龍王回到天庭,繼續(xù)給人間興云布雨。
吃龍食
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,因為人們相信“龍威大發(fā)”,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。吃春餅名稱“吃龍鱗”,吃面條名曰“扶龍須”,吃米飯是“吃龍子”,吃餛飩為“吃龍眼”,吃餃子則叫“吃龍耳”,面條、餛飩一塊煮叫做“龍拿珠”,吃豬頭稱作“食龍頭”,吃蔥餅叫做“撕龍皮”。農(nóng)歷二月初二還有“龍?zhí)ь^,吃豬頭”的習(xí)慣。人們紛紛購買豬頭肉,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。
剃龍頭
民間有習(xí)俗,正月剃頭不吉利,所以很多人普遍是在年前理一次發(fā),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才“理發(fā)去舊”。而且民間認(rèn)為在這一天剃頭,會使人紅運當(dāng)頭、福星高照。兒童理發(fā),叫剃“喜頭”,借龍?zhí)ь^之吉時,保佑孩童健康成長,長大后出人頭地;大人理發(fā),則寓意辭舊迎新,希望帶來好兆頭、好運氣。
伏龍驅(qū)蟲
二月二在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的驚蟄前后,百蟲萌動,病痛易生,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,因此人們引龍伏蟲,希望借龍威鎮(zhèn)伏百蟲,保佑人畜平安,五谷豐登。如用棍棒、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、墻壁、門戶、床炕等,以避蛇蝎、蚰蜒、老鼠等蟲物。
“龍”在國人眼里寄托著生存和希望,它讓我們始終相信,無論貧窮還是富裕,無論艱辛還是順?biāo)欤瑢γ篮玫目是笫菍ι畹挠啦皇?/span>
二月二,龍?zhí)ь^,膏藥章祝您鴻運當(dāng)頭、福星高照、家庭和睦、好運連連!